为更好学习麻竹笋种植和加工技术,推动思劳镇麻竹笋种植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9月19日,由我院思劳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邹梦遥老师、陈海斌博士和镇驻镇帮扶工作队,思劳镇村干部和种植户人员一行22人前往英德市西牛镇进行麻竹笋种植和加工技术学习交流。
作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英德市西牛镇在麻竹笋种植、加工及产业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打造的“西牛麻竹笋”区域品牌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声誉。当天,在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西牛镇农办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思劳镇交流团队开启了“沉浸式”的学习之旅。

大家首站来到英德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这里集中展示了西牛镇麻竹笋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发展的全历程。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等方式,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西牛镇和英德市麻竹笋的种植历史、种植规模、产业发展情况。在加工产品展示区,笋干、酸笋、清水笋、即食笋(休闲零食)、竹编工艺品、竹炭、竹粮、竹叶茶、竹沥、竹粉全降解一次性竹制餐具等的粗加工、中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让交流团队直观感受到麻竹产业的高附加值潜力。此外,工作人员还通过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调取种植面积、产量、市场价格、加工产品销售市场行情走势等数据,为思劳镇种植户讲解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错峰上市提升收益”等实用策略。

随后一行人来到英德市纯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麻竹笋种植基地。在基地田间,合作社技术负责人现场示范了麻竹笋的科学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各种植户积极交流讨教。

在小湾村西牛麻竹笋合作社纯建收购点内,鲜笋从收购、分拣、清洗到初加工,全程实现半机械化操作。思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和思劳镇种植户认真记录了粗加工设备的型号、采购成本、加工效率等信息,为未来思劳镇推动辖区内合作社引入适宜的加工设备做好调研。


最后,交流团队走进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西牛镇麻竹笋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企业,其研发的可降解“竹纤维基材料”制成系列产品—— 竹笋纤维餐具、竹笋纤维包装材料和农膜等,凭借环保、可降解、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已成功进入餐饮、电商包装及农业生产等领域。

此次“走出去学经验”学习交流活动,为思劳镇麻竹笋产业发展搭建了宝贵的“取经”桥梁。下一步,思劳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将联合驻镇帮扶工作队将学到的经验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动力。
